摘要: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 ,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释义】本条是关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规定。〖评析〗股东的出资,是公司设立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股东出资形成的有限责任公
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释义】 本条是关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规定。
〖评析〗 股东的出资,是公司设立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股东出资形成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法人财产,是公司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保证。所以,确保股东出资到位,是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保证公司必要的偿债能力,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必要条件。所以,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不得将自己的出资从公司中抽逃,而使公司财产减少。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抽逃投资,股东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实践中,抽逃出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款项转入公司帐户验资后又转出; 2.公司成立后,无任何根据而向股东转移公司资金或其他财产; 3.在未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或未弥补上一年亏损前先行分配利润; 4.在公司非盈利状态下,制作虚假财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5.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但未办理减资手续; 6.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等。 上述这些行为都属于抽逃出资的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如果股东在缴纳完出资后因为某种原因一定要收回他的投资,那么他可以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后,依法将其出资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以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将其出资转让给股东以外的人。这样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会减少,他在公司的出资成为了受让人在公司的出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在本公司法前,对于抽逃公司资产,实际上是抽逃出资,法律上没有明确股东责任,而是由公司以及其法定代表人承担法律责任,而今就不同了,主要是以追究股东责任为主;2、外商投资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也适用公司法的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往往是外商出资、中方出实物或无形资产,有外企以合资为名,实为借款,这样该外企的经营也往往停止不前,它们不是采用分红,且也无红可分,它们则往往采用提取资本金利息的方式来抽回出资,这严重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出资法律责任。 以上是上海公司注册平台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特别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1091218940@qq.com
Tag:
本页标题: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 ,公司法解释三26
本页链接:http://cn.dfyuhang.com/cszhishi/141693.html